增產的回報日漸減少
必和必拓2014財年生產了2.25億噸鐵礦石,按照每噸103美元的實際售價,帶來231.75億美元營收。
如果2015年產量為2.45億噸,實際售價為每噸96美元,營收則為235.2億美元,僅較上年增加3.45億美元。
這種情況下,鐵礦石可能成為下一個煤炭。煤企為了降低成本而尋求增產,但最終造成的供應過剩卻恰恰進一步打壓煤價,從而給生產商帶來有弊無利的結局。
不僅僅是鐵礦石。如果原油價格每桶跌1美元,必和必拓獲利就會縮水5,000萬美元。銅價每磅降0.01美元,或煉焦煤每噸下跌1美元就意味著該公司獲利減少3,000萬美元。
當然,反之亦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話,該公司獲利也會同樣增加。
不過,雖然鐵礦石、煤和銅價或許會有所回升,但2015年6月止12個月的平均價格仍可能會較上年同期走低。
這意味著必和必拓只能靠進一步降低成本和限制資本支出來提振獲利。
這兩種方式都有可能甚至可能性頗大,但問題是,必和必拓及其對手削減成本的速度能趕得上大宗商品的下跌嗎?
澳洲上市的必和必拓和力拓今年股價走勢與鐵礦石價格出現背離,此前多年它們的關系相當密切。
必和必拓股價周二收盤時較上年末上漲4.2%,而力拓同期則下挫3.5%。
這說明它們雙雙大幅跑贏大跌31%的鐵礦石,也許這要大部分歸功于兩家公司削減成本和節(jié)省資本支出。
但這也創(chuàng)下2008年推出亞洲現貨鐵礦石指數以來,兩家公司股價與鐵礦石價格走勢分化的最長時間。
要想保持這種分化局面,兩家礦企就得維持降低成本的結構,而這個目標可能對它們來說有點不自量力。